刘余莉教授
2025年3月24日讲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
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读书的传统。说到孔子,孔子好学吗?孔子是学霸吗?孔子的学问是如何得来的呢?孔老夫子的学习能够给予今天的学子怎样的启发呢?我们先来讲一个孔子学琴的故事。
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,学了一首乐曲。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师襄子对孔子说:“你已经学会了这首琴曲,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东西了。”孔子听了之后,回答说:“我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。”于是,孔子又用心投入。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,师襄子又对孔子说:“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弹琴的技巧,可以学点别的了。”孔子回答说:“可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意趣。”于是孔子继续专心练习。他终于了解了曲子的意趣了。这个时候,师襄子又对孔子说:“你已经了解了他的意趣,现在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。”但是孔子依然想继续深入。他说:“我还不晓得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孔子默然沉思,心旷神怡,高高地站在一个地方,向着远方眺望,说:“我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了。这个人皮肤深黑,身材修长,有着广阔的胸襟,眼睛深邃,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。如果不是周文王,还有谁能够撰作出这首乐曲呢?”师襄子听了之后,十分惊讶,这首曲子的名字就是《文王操》!孔子学习锲而不舍,而且用心专一,学得也非常的深入。他不仅学习了弹琴的技巧,而且还要学它的意趣;掌握了它的意趣,还要知道首乐曲的作者,才能体会其中更深的含义,也才能够得到学习的乐趣。
《中庸》中说人家学了一遍就能学会,那我要学上百遍;人家学了十遍就能学会,那我就要学一千遍。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,虽然愚钝,也会变得聪明;虽然柔弱,也会变得刚强。孔子学的是什么呢?《论语》中说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孔老夫子学习的内容很广泛,都是以“志于道”为最终的目标。我们掌握了宇宙人生的大道,就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的弯路,避免很多的错误。所以好学不仅仅是百工技艺,而应该以圣贤之道为旨归;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,更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,而是开启我们本性自有的智慧。我们怎么样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开启出来呢?那就是要通过好学。《论语》中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要成为“乐之者”,就能够实现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(悦)乎”的状态。当然,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在开始求学的时候,都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,需要不断地练习。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,终于会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。
转发自:刘余莉微信公众号
上一篇:凡事以诚为者,决定有好结果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