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昏义》篇,这一篇是解释《仪礼·士昏礼》的义理。根据郑玄《目录》:“名曰《昏义》者,以其记娶妻之义,内教之所由成也。此于《别录》属《吉事》也。”这一篇讲的是娶妻的道理,也是家教所以成就的根本。为什么用黄昏的昏?郑玄谓:“娶妻之礼,以昏为期,因名焉。”娶妻之礼选择在黄昏进行,因此称为“昏义”。
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:“必以昏者,取其阴来阳往之义。日入后二刻半为昏,以定称之。婿曰昏,妻曰姻。”后面接着说:“谓婿以昏时而来,妻则因之而去也。”为什么婚礼必定选择在昏时进行?它取的是阴来阳往之意。也就是黑天要来了,白天要走了。昏,具体指什么时候?中国古代长期使用漏刻计时,一昼夜也就是24小时,分成100刻,一刻就是14.4分钟,二刻半正好是36分钟。也就是日落后36分钟,称为昏。为什么称婚姻?确切地讲,对于女婿而言,称为婚;对于妻子而言,称为姻。女婿在昏时迎娶,妻子是因男子而去,因此称为婚姻。
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男女有别,而后夫妇有义;夫妇有义,而后父子有亲;父子有亲,而后君臣有正。故曰:“婚礼者,礼之本也。”夫礼,始于冠,本于婚,重于丧、祭,尊于朝、聘,和于乡射:此礼之大体也。
古人非常重视婚礼,因为结婚并不是两个人的私事,而是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”。古礼规定同姓不婚。凡是结婚,一定是两个姓氏的结合。“上以事宗庙”,对上可以奉事宗庙、祭祀祖先。“而下以继后世也”,对下可以传宗接代,承继香火,使家风、家业、家道代代承传。正因为婚礼有这样重大的意义,关系到家族的荣辱兴衰,是代代培养出贤德的子孙,还是富不过三代,培养出啃老族、败家子,所以不能不慎重,“故君子重之”。
据司法部门统计,80%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都出自不健全的家庭。现在由于对婚姻的不重视,各种不健全的家庭越来越多。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,如果很多细胞都生病、不健康,身体也不可能健康,出现很多社会问题,比如堕胎、家庭纠纷,还有单亲子女的暴力倾向、情感冷漠、心理不健全等。
现在讲“中国之治”,如果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懂得礼乐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,更能讲到其独特之处和微妙之处。
婚礼有六个步骤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除了纳征,其余皆用雁。为什么用雁?《白虎通》讲:“雁取其随时而南北,不失节也。又是随阳之鸟,妻从夫之意也。”雁是随着时节飞到南方,飞到北方,“不失节也”,这是同义语,期望女子不失贞节。“又是随阳之鸟,妻从夫之义也”,希望女子能够夫唱妇随。而且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,女方家长都在供奉祖先的家庙铺设筵几,拜迎使者于门外。进入庙门,宾主揖让升阶登堂,在厅堂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。之所以这样做,就是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。婚礼有很多步骤,目的就是表达对婚礼的重视,提起夫妻双方的责任感,不能视婚姻如儿戏,更不能像现代人那样“闪婚闪离”。
迎娶那一天,新郎在去娶亲之前,首先要祭拜天地、祭拜祖先。提醒自己,婚姻不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,关系到两个家族的命运,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、天下的太平,所以,礼节非常慎重,要表达把家庭经营好、把儿女教导好的存心。
儿子去娶妻之前,要接受父亲的敬酒。中国人特别强调长幼有序,平时都是儿子毕恭毕敬地给父亲敬酒,但是这一天次序换了,变成父亲给儿子敬酒,而且还是代祖先向儿子敬酒,儿子还不必回礼。这一动作就让儿子提起责任,知道这件事非同凡响。从此,祭祀祖先的责任、家庭的德风就要由自己来承担。
到了女方家里,女方的父母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的手上。意思是说,我女儿一生的幸福都托付给你,你对她要有耐心、要关爱、有责任感。嫁女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,但同时也有很多担忧,担心女儿到了夫家,是不是能够担当好责任?婆媳关系是不是能够处理好?女婿对女儿如何?等等。新郎也能够体会到岳父岳母的心情,所以接过新娘的手,带着新娘一起跪拜岳父岳母,感恩岳父岳母为自己培养一位贤内助,同时也希望岳父岳母放心,自己会善待他们的女儿。
新娘坐上花轿,一定要做一个动作,那就是把香扇从轿子的窗口抛出去。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?因为女儿在家,是父母的千金小姐、掌上明珠,备受父母关爱,小姐脾气很多。比如天气稍微热一点,就要拿香扇扇一扇:“天气好热呀!”很多娇里娇气的习气。但是现在要为人妻、为人母,就要把这些习气、毛病随着这一把香扇全都抛出去,抛得一干二净。
到了丈夫家里,公公婆婆本来是在主人的位置上,现在他们从主人的位置退下来,把儿媳妇接上去。什么意思?从此,这个家就托付给你,你是家庭主妇,责任重大。要上孝公婆、中和妯娌、辅助丈夫,下教育好子女,须有厚德才能承担好。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女子越有德行,越能够忍辱负重,家庭的幸福才越有保证。
我们会发现大地越是污秽的地方,植物长得越茂盛,“地之秽者多生物”。说明什么?女子越能够忍辱负重,家庭的幸福就越有保证。古人有句话说:“娶一个好的妻子,可以旺三代;娶一个不好的妻子,可以败三代。”这都不是夸张。家庭的幸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子的德行。
夫妻拿一个葫芦瓜,一切两半,一人一半。葫芦瓜的丝是苦的,酒是甜的,两个人喝交杯酒,意味着夫妻同甘共苦,白头偕老,彼此扶持共度一生。所谓“夫妻一条心,黄土变成金”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”。而且提醒双方,夫妻本来就是一体,不分彼此,所以不要经常计较。酒喝完后,还要用绳子把这两半葫芦瓜系在一起挂在墙上,提醒以后看到这个葫芦瓜,就想到两个人最初结合时的存心。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,不要因为磕磕绊绊就忘记初心。
婚礼的每一个步骤都不是嬉笑游戏,而是提起一个人对婚姻的责任感,提起一个人的正知正念。婚姻之礼可以使丈夫有恩义、有情义、有道义,使妻子更加有德行,忍辱负重。
但是很遗憾,这样好的婚礼没有保持到现在,后人没能理解和承传古圣先贤的良苦用心。不仅没有理解,还妄加批判。我们其实是大树下面好乘凉,这棵大树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已经承传五千年,枝繁叶茂。后代子孙蒙受庇荫,却不知道感念祖先的恩德,还要拿斧子把大树砍倒,这是非常折福的行为。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,都不是偶然的,是因为不遵循祖先的教诲,不感念祖先的恩德所致。
——摘自《群书治要·礼记》讲记
转发自:刘余莉 公众号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