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
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
《群书治要》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,八万多卷,精挑细选,最后归到六十五种,那六十五种是精华。从这个精华里头,撷取修身、齐家、治国这些道理、方法,把它编成一本书,叫《群书治要》,五十万字。所以,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。
「余莉开讲」第10期02
第十讲 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
关于改过,《了凡四训》这本书给我们讲了怎么样改过,为什么要改过,改过有什么效验,这本书对我们帮助很大,我们看一看怎么样改过呢?
《了凡四训》告诉我们改过要发三种心,第一就是羞耻心。这一段话说得非常好,它说:“但改过者,第一要发耻心。思古之圣贤,与我同为丈夫,彼何以百世可师,我何以一身瓦裂?耽染尘情,私行不义,谓人不知,傲然无愧,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。世之可羞可耻者,莫大乎此。孟子曰:‘耻之于人大矣。’以其得之则圣贤,失之则禽兽耳。此改过之要机也。”
他说改过,第一就是要发羞耻心。那什么是羞心呢?他说让我们想一想,古代的那些圣贤人比如说孔子、孟子,他们和我们同是丈夫,同是人,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,到今天不分种族、不分国家的人,一提起他们还非常地尊敬,愿意向他们学习。而我自己却是一身瓦裂,“瓦裂”指有一种陶制的器皿,一旦破碎就一文不值。
“耽染尘情”就是过分地放纵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,“私行不义”,偷偷地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,这样还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,以为别人都不知道,就一天一天地堕落为禽兽,还自以为是,妄自尊大。世上最让人可羞耻的事无过于此了。
所以孟子说:“耻”这个字对于一个人而言太重要了。为什么重要呢?因为人有了羞耻心,就可以“知耻近乎勇”,进而改过自新,成为君子、成为贤人、成为圣人。如果把这个“耻”字给忘掉了,最后就一天一天地沦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。这个是改过最关键的一点,要有羞耻心。第一个是“耻”。这个“耻”字,正体字写作一个“耳”加一个“心”字,解释为“辱也,从心、耳声”。看到这个字,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“耻”。“耻”是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,心生惭愧,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。所以,“耻”是心有所惭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。
孟子就说:“耻之于人大矣!”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呢?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就是从培养羞耻心来做起。孟子说,“耻”这个字对一个人太重要太重要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心,做什么事都无所谓,那么久而久之,他可能什么事都敢做了。如果一个人能够有羞耻心,做了错事他能够惭愧,“知耻近乎勇”,他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,进而成圣成贤。
这句话告诉我们,圣贤人和一般人的区别在哪里呢?就是他虽然也有过失,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但是他知过能改,“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”。他犯了过失知道惭愧,知道羞耻,进而勇于改过,所以他能够成圣成贤。而我们还在这儿是一个凡夫,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惭愧。这个“羞耻”并不仅仅说你犯了某一件过失知道惭愧、知道羞耻,而且是说,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成为圣贤人,成为人人效仿的君子,这是值得我们羞耻的。有了羞耻心,“知耻近乎勇”,你才能够改过自新,才能够在道德上不断地提升。
相反,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,那确实是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。《礼记》上说:“鹦鹉能言,不离飞鸟;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今人而无礼,虽能言,不亦禽兽之心乎?”鹦鹉能够学舌,能够学人讲话,但是它不过是飞鸟而已;猩猩有的时候智力也很高,也会学人讲话,但它也不过是禽兽而已。现在的人不懂得用礼来节度自己不合适的欲望和行为,虽然能够讲话,但是变成了会讲话的禽兽了。
所以,如果这个“耻”字你学到了,能够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面红耳赤,并进而改正自己的过失,你的道德学问就会不断地提升,气质也就改变了。
第二,要发畏心,就是要有畏惧之心。有了畏惧之心,才有诚敬。“畏”就是害怕的意思,当然害怕中也含有恭敬。在过去,弟子对于父母师长都有一种敬畏之心,就是学生对于老师,儿女对于父母都有敬畏之心。敬畏就是既敬爱、又害怕。如果没有了这种畏心,就不知道行为要有选择,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,这样的话,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。现在这个社会知耻的人少了,有敬畏心的人少了,原因在哪里呢?
原因就在于没有人教了,特别是现在的学校教的都是知识、都是技能,而因果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却基本没有了。所以才没有羞耻心、畏惧心。中国古人不仅仅畏惧世间的法律,他也畏惧天理,结果我们现在的人,法律有很多的漏洞,他们不畏惧了,更不相信天理,所以是“无法无天”,五伦关系怎么会不紊乱呢?当然在我们现代社会中,社会舆论的监督,也越来越严密,所以一个人做了不如理、不如法的事,经常会被网络曝光,这个也要让人感觉到敬畏。所以言行举止都要小心谨慎,要能够对自己负责,否则确实是“一失足而成千古恨”,到后面才后悔,悔之晚矣。
第三,就是要发勇心,也就是说勇猛精进改过自新。所以《了凡四训》说:“人不改过,多是因循退缩。”“因循”,就是马马虎虎,得过且过,没有恒心、没有毅力,更谈不上意志,没有一定要把这个过失改正。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改过,觉得何必活得那么辛苦呢?退缩,就是退转,有的人一开始也下决心,但是遇到了困难,遇到了不好的缘分受到了障碍。有的人发心要戒烟、戒酒,如果没有人去诱惑他,又有好的朋友在旁边经常提醒,他可能还能够戒上半个月、一个月,但是如果遇到了不好的缘分,那些朋友叫他去吃吃喝喝,大家又在一起抽烟,他就很难再把握自己,所以就因循退缩了。
《了凡四训》说:“吾须奋然振作,不用迟疑,不烦等待。”这就是勇猛心的样子,要振作起来绝不怀疑,立刻就改,不要说等到明天,等到明年,或者再给自己规划一个改正的日子。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!”如果你等到明日的话,那就永远也改不了,所以应该立刻就改,当下就改,像《了凡四训》上所说的:“小者如芒刺在肉,速与抉剔,大者如毒蛇啮指,速与斩除,无丝毫凝滞。此风雷之所以为‘益’也。”这就告诉我们小的过失就像刺在肉里的刺,赶快把它剔除,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,立刻就要把指头斩断,否则毒扩散了就会导致生命有危险,
所以人改过就像这样坚决毫不犹豫,当机立断,这是风雷之所以为益。风雷是《易经》上的卦,取它的相就是风吹雷动。春天的现象是万物生长,所以它有益叫“风雷益”,在此地,它是形容当机立断,勇猛改过的这种象状。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三种心:羞耻心、畏惧心、勇猛心,那么有过就会改,改过之后就会有一些效果。
改过除了发这三种心以外,还有三种方法,在《了凡四训》上也给我们讲了。
第一是从事上改,比如说,我们前日喜欢生气,以前喜欢邪淫,喜欢说谎话,从此以后就不邪淫了,不说谎话了,不生气了,这是从事上改。但是从事上改,却不明理的话就比较难了,所以《了凡四训》上说:“善改过者,未禁其事,先明其理”,在还没有禁止这个具体的事,首先要明白道理,比如说,你喜欢嫉妒,你就要知道“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。”这样的话,就比较容易制止、克服这个爱嫉妒的毛病,这是从理上改。
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三个方法:从心上改。《了凡四训》上说:“过有千端,唯心所造,吾心不动,过安从生。”这就是很大的道理了。所有的过失都是心的一种产物,如果心不动,不产生恶念、邪念,总是一片慈悲,然后善意地对人,这样就不会产生这些过恶了。
所以凡是恶念、邪念一产生的时候,当下就能够意识到,能够把它制止,这是最高明的改过的方法。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:“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。”不怕你念头生起了,邪念恶念生起了,一般的人因为以前的习气而不生这些恶念,确实是很难的,但是这些恶念生起并不怕,怕的是你让它连续不断,你一生起就马上有觉悟,马上能够转念,这个是最重要的。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“种种诸过,不必逐类寻求”,种种的过失,不必要一桩一桩地去想、一桩一桩地去改,凡是有恶念生起的时候,马上就能意识到,当下就能够制止,这是最好的。
所以这是告诉我们“一心为善,正念现前,邪念自然污染不上”。一心为善就是念念为了利益他人,利益社会,利益国家,不是为了自私自利,这个就是一心为善。如果你还夹杂着私利在里边,这个善念就不纯,就有夹杂。“正念现前”,“正念”是相对于邪念而言的。“邪念”当然就是错误的观念、见解、行为,这种错误就会对他人、对社会、对国家有伤害。这是告诉我们,从心上改是最高级的改过方式。
如果我们具备了这三种心,又学会了三种改过的方法,认真地去力行,那过失就很容易能够改正了。关于怎么样改过,改过的方法,还有效验,大家可以看一看《了凡四训》这一本书。
转载自:居士亭 公众号(ID:jushisting2008)
下一篇:面對愛發脾氣的人怎么办?